放射線的雙面刃:機會與風險並存
|
放射線在醫療診斷與治療上扮演著關鍵角色,帶來無數突破性的進展。然而,輻射同時也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威脅。 尤其是在放射科、心導管室、血管攝影室等高輻射風險的工作環境中,醫療人員每天長時間累積低劑量輻射曝露,這種「隱形殺手」若無法即時掌握,長期下來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
|
傳統被動式劑量計的限制
|
目前,熱激發發光劑量計(TLD)與光激發發光劑量計(OSLD)是醫療場所常用的輻射監測個人劑量計,能記錄累積的輻射曝露數據。 然而,這些被動式設備無法即時警示醫護人員,導致輻射超標風險往往在事後才被發現,錯過了最重要的防護時機。 因此,輻射安全管理上仍有提升空間,需持續努力以更接近合理抑低輻射(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意即「在合理可行的範圍內,將輻射劑量降至最低」原則的標準。
|
即時輻射劑量監測系統的優勢
|
即時輻射劑量監測系統突破了傳統劑量計的侷限,能在輻射曝露發生的瞬間,透過精準偵測與視覺化界面,立即顯示劑量數據,提醒醫療人員迅速調整操作姿勢與防護措施,降低不必要的輻射曝露。 此舉不僅強化了醫療輻射安全管理,也大幅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健康保障。 在眾多解決方案中,RaySafe i3 便是一個領先業界的例子。
|
|
RaySafe i3 是目前市場上先進的即時輻射劑量監測系統,結合高靈敏度的輻射偵測器、直觀的顯示螢幕以及專業軟體分析功能。 ![]() 不論是在心導管室、血管攝影室,或是其他透視攝影環境,RaySafe i3 皆能提供即時且完整的輻射劑量視覺化資訊,協助醫療團隊精準掌握每次曝露情況,有效降低輻射風險。
|
實驗測試結果案例
醫療手術中的輻射管理:RaySafe i3 實測洞見
輻射劑量管理是影像導引手術中不可忽視的課題。透過 RaySafe i3 即時劑量監測系統的臨床實測,我們發現了不同手術類型、操作方式與防護措施對輻射曝露的顯著影響,這些發現為提升醫療人員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新的視角。
-北部醫學中心 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
- PTCD 與 Aneurysm Embolization 的輻射劑量對比
在一場動脈瘤栓塞術 (Aneurysm Embolization)中,手術歷時三小時,主刀醫師使用 RaySafe i3 即時劑量計並配合大面積鉛檔板進行輻射防護。測試結果顯示,防護措施有效降低了輻射劑量,使三小時的手術輻射曝露量保持在較低水平。
然而,在另一場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 (PTCD)中,由於操作特性限制,術中輻射屏蔽裝置使用較少,手術僅進行 50 分鐘,但測得的輻射劑量卻高於三小時的動脈瘤栓塞術。這一結果突顯出輻射屏蔽措施在手術中的關鍵作用。
- 防護應用的挑戰與啟發
這些實測數據揭示了不同術式輻射曝露的顯著差異。腦部血管攝影手術可以充分使用鉛檔板進行防護,從而降低輻射劑量;然而,腹部血管攝影手術因鉛檔板可能影響操作靈活性,操作空間受限,導致防護效果大打折扣。這一對比讓醫療團隊對不同手術的輻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輻射劑量的技術性控制
除了輻射屏蔽裝置的應用,測試還發現調整影像設備的Frame rate (影像幀率)是一項有效的輻射劑量控制手段。在放射科相關術式中,幀率從 10 或 15 降至 7.5,不僅顯著降低了輻射劑量,影像品質依然滿足臨床需求,為輻射劑量管理提供了一個便捷而實用的技術選項。
- 輻射管理的未來方向
這些測試與觀察結果,不僅揭示了不同術式中的輻射曝露特性,也強調了防護措施和技術手段在輻射管理中的重要性。RaySafe i3 的應用,讓醫療團隊能更精確地了解輻射劑量分布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改善操作流程與防護策略。透過這些經驗,我們相信,合理的技術應用與數據的支持將在未來輻射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RaySafe i3 劑量計如何協助您減少導管室的輻射曝露
在導管室中曝露於輻射是無法避免的,這對醫護人員構成重大威脅。RaySafe i3 劑量計正是為此而設計,它能即時顯示輻射劑量,協助您隨時監控並減少曝露。
本影片說明散射輻射的影響與防護方法,並示範如何運用 RaySafe i3 提升安全。系統以顏色呈現劑量率:綠色代表安全、紅色代表高風險;同時軟體會儲存資料供後續分析,打造更完整的輻射劑量監測。
另有簡易型電子式個人輻射劑量偵測器,點我了解更多!
想進一步了解即時輻射劑量監測各式解決方案如何協助提升輻射防護安全?歡迎與我們聯絡。





